儿科开展早产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临床应用
2013年7、8月这两个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了多名早产儿,最低体重仅1000g,胎龄最小的为27周。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发育差,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产生较少,呼吸、储备功能低,易发生呼吸窘迫,极易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由于抢救效果差,常导致早产儿死亡。为了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以及生存质量,在罗红芳、褚晓青科主任的指导下,我科开展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气管插管针对32周早产儿的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儿的治疗。临床应用了6名早产儿,并成功抢救了4名患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在临床的使用,能够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换气功能,对可能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儿,特别是早产儿,予预防性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率、减轻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严重度及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我科的应用,也标志着我科在针对危重症的抢救以及早产儿的治疗技术均上了一个阶梯,这也标志着我州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死亡率能够有所降低,也能够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龙月婷)
上一篇:我院成功救治严重脓毒症合并其它病症重症患者
下一篇: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在我院投入使用